西游记

《西游记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。 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,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,遇见了唐僧、猪八戒、沙僧和白龙马,西行取经,一路上历经艰险,降妖除魔,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,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,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。该小说以“玄奘取经”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,经作者的艺术加工,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。 孙悟空(又称齐天大圣、孙行者、斗战胜佛),是中国古典神魔小说《西游记》中的主要角色之一(传为吴承恩所著)。由开天辟地产生的仙石孕育而生,出生地位于东胜神洲的花果山上,因带领猴群进入水帘洞而被尊为“美猴王”。 为了学艺而漂洋过海拜师于须菩提祖师,得名孙悟空,学会大品天仙诀、地煞数七十二变、筋斗云等高超的法术。 孙悟空生性聪明、活泼、忠诚、嫉恶如仇,在民间文化中代表了机智、勇敢。自唐代出现西游传说,一直延续至明清,明代出现这些传说的集大成本《西游记》。孙悟空在历代的这些民间神话里,被中国人奉为神明。 唐僧,是古典名著《西游记》中的主角之一,俗家姓陈,乳名江流儿,法名玄奘,号三藏。 唐僧前世为如来佛祖的二徒弟金蝉子,因轻慢佛法被如来贬到大唐,托生为状元陈光蕊的儿子。因父母遭遇磨难,唐僧从小在金光寺长大,他不爱荣华,只喜修持寂灭,千经万典无所不通,被李世民选中主持“水陆大会”,观音菩萨赠与他佛宝锦斓袈裟和九环锡杖,指点他前往西天去取大乘佛法。西行途中先后收得孙悟空、猪八戒、沙悟净、白龙马为护法和脚力,赖其护持直至西天大雷音寺。唐僧性情纯良,慈悲仁爱,取经意志坚定,但同时顽固迂腐,不明事理,屡次被妖魔所骗,身陷险境,又常偏信猪八戒谗言,两番赶走孙悟空,直至“真假美猴王”之后,唐僧才与徒弟们剪除二心,一心一意前往西天,克服八十一难,修成正果,被如来封为“旃檀功德佛”。 猪八戒,又名猪刚鬣、猪悟能,是古典名著《西游记》中的角色。原是天庭玉皇大帝手下的天蓬元帅,主管天河,因醉酒调戏嫦娥被玉皇大帝逐出天界,到人间投胎,却又错投猪胎,嘴脸与猪相似。下凡后"嫁"给卵二姐,栖身云栈洞,后被观音菩萨指点归于佛门,法号悟能,于高老庄等候取经人时入赘高太公家。唐僧西去取经路过高老庄,被孙悟空收服,拜唐僧为师。唐僧因猪八戒"老实",平常多袒护猪八戒而责备孙悟空,猪八戒也好进谗言,多次挑唆唐僧与孙悟空的关系,导致唐僧两次将孙悟空赶走,直到"真假美猴王"之后,师徒之间才剪除二心,同心戮力,赶奔西天,遇到妖怪时,猪八戒开始敢于争先,成为孙悟空的好帮手,兄弟合力打败牛魔王、九头虫、豹子精、蟒蛇精等许多妖怪,虽然仍贪图美色,但定力较之前好了许多,打死玉面狐狸、万圣公主、杏仙等多个女妖。取得真经后,如来封猪八戒为"净坛使者"菩萨。 沙和尚又名沙悟净、沙僧。原是天宫中卷帘大将,被贬到流沙河为妖,通过观世音菩萨点化,取法名沙悟净,成为取经集体中的一员。沙僧除妖斩怪,是孙悟空的诚实助手,水下功夫了得,不矜能,不争功,念念不忘赎罪,取经信念较为坚定。他在取经集体中最大的贡献,是在唐僧、孙悟空、猪八戒三人有意见纷争时起调和作用。虽然孙悟空两次被逐,他没有言语一声,被孙悟空埋怨过,但经常性的冲突中,他起到平衡的功能,功不可谓小。孙悟空也称他是个好人。取经后重返西天,如来封他为金身罗汉。沙僧的兵器是降妖宝杖,全名降妖真宝杖,也称“梭罗宝杖”,重五千零四十八斤。出自月宫梭罗仙木,由鲁班打造琢磨而成。沙僧官拜卷帘大将军时由玉帝赐给,随身携带,大小如意,善能降妖。